鼙鼓


拼音pí gǔ
注音ㄆ一ˊ ㄍㄨˇ

词语解释

鼙鼓[ pí gǔ ]

⒈  小鼓和大鼓。古代军队所用;古代乐队也用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小鼓和大鼓。古代军所用;古代乐队也用。

《周礼·春官·锺师》:“掌鼙鼓縵乐。”
《吕氏春秋·古乐》:“有倕 作为鼙鼓鐘磬。”
《六韬·兵徵》:“金鐸之声扬以清,鼙鼓之声宛以鸣。”
《汉书·史丹传》:“或置鼙鼓殿下,天子自临轩槛上,隤铜丸以擿鼓,声中严鼓之节。”
晋 陆机 《演连珠》之三六:“臣闻柷敔希声,以谐金石之和;鼙鼓疏击,以节繁絃之契。”
唐 白居易 《长恨歌》:“渔阳 鼙鼓动地来,惊破《霓裳羽衣曲》。”
清 王韬 《瀛壖杂志》:“拔发骑龙望斾旌,经年鼙鼓未休兵。”
陈毅 《寄耿星同志》诗:“黑 非 独立惊鼙鼓,数行韵语报平安。”

国语辞典

鼙鼓[ pí gǔ ]

⒈  古代军中使用的战鼓。宋·王清惠〈满江红·太液芙蓉〉词:「忽一声,鼙鼓揭天来,繁华歇。」后借以指战事。唐·白居易〈长恨歌〉:「渔阳鼙鼓动地来,惊破霓裳羽衣曲。」

分字解释


※ "鼙鼓"的意思解释、鼙鼓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。

鼙鼓的造句

  • 渔阳鼙鼓动地来,惊破霓裳羽衣曲。天下归元。
  • 永别了,长嘶的骏马、锐厉的号角、惊魂的鼙鼓、刺耳的横笛、庄严的大旗和一切战阵上的威仪!
  • 鼙鼓揭天来,金戈铁马东征西讨,换得半生烟云一枕风霜,弹指话沉浮,书在,剑在,侠在,尚可中道击水。
  • 鼙鼓声声,夜雨淋林,李隆基的深情,安禄山的壮志,是否拥有钧天之能,便可以乘风破浪济沧海?
  • 三军齐整,陈势以固,深沟高垒,又有大风甚雨之利,三军无故旌旗前指,金铎之声扬以清,鼙鼓之声宛以鸣,此得神明之助,大胜之征也。
  • 渔阳鼙鼓动地来,惊破霓裳羽衣曲。九重城阙烟尘生,千乘万骑西南行。
  • 渔阳鼙鼓动地来,惊破霓裳羽衣舞!
  • 乍听得鼙鼓齐鸣,杀声四起,清军开始大举攻城。
  • 鼙鼓的声音从来都不代表和平。
  • 有个典故叫‘渔阳鼓动’,语出白居易的《长恨歌》中‘渔阳鼙鼓动地来,惊破霓裳羽衣曲’,这说的是安禄山造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