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避


拼音bù bì
注音ㄅㄨˋ ㄅ一ˋ

词语解释

不避[ bù bì ]

⒈  不回避,藐视困难和艰险。

不避艰险。

make light of;

⒉  不让,不亚于,不差于。

今海内为一,土地人民之众,不避汤禹。——汉·晁错《论贵粟疏》

second to none;

引证解释

⒈  不回避。

《荀子·正论》:“援剑戟而逐之,不避死伤。”
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臣死且不避,卮酒安足辞!”
《后汉书·循吏传·王涣》:“为太守 陈宠 功曹,当职割断,不避豪右。”

⒉  不让;不亚于。

汉 晁错 《论贵粟疏》:“今海内为一,土地人民之众,不避 汤 禹。”

国语辞典

不避[ bù bì ]

⒈  不少于。

汉·鼌错〈论贵粟疏〉:「今海内为一,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、禹,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。」

⒉  不回护。

《三国演义·第一回》:「有犯禁者,不避豪贵,皆责之。」

⒊  不逃避。

《文选·枚乘·上书谏吴王》:「忠臣不避重诛以直谏,则事无遗策,功流万世。」
《文选·班固·幽通赋》:「物有欲而不居兮,亦有恶而不避。」

分字解释


※ "不避"的意思解释、不避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。

不避的造句

  • 伟大的事业是根源于坚韧不断地工作,以全副精神去从事,不避艰苦。
  • 若大王兵败,吾妻子亦休矣!当杀牛宰马,大赏洞丁,不避水火,直冲蜀寨,方可得胜。
  • 以赵汴为御史,弹劾不避权幸,声称凛然,京师目为铁面御史。
  • 张千、李万虽然推托,公人见钱,犹如苍蝇见血,一边接在手里了,道“既蒙厚赏,又道是长者赐少者不敢辞,他日有用着两小人处,水火不避便了。
  • 你们若有兴趣,不妨读明末清初的张岱,此公是个典型的迷恋世俗的读书人,荤素不避,他的。
  • “内举不避亲、外举不避仇”的说法。
  • 博大的深刻不避肤浅。走出深刻,这也是一种超脱。
  • 天冷了,单薄的衣服不避寒啊!
  • 缮治四门,造五色棒,县门左右各十余枚,有犯禁者不避豪强,皆棒杀之!
  • 其取非义之财,不避怨恨,譬若以漏脯救饥、鸩酒解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