哩字的组词

哩字开头的组词

1、哩啦:哩哩啦啦līli-lālā稀疏、分散、时断时续的样子开会时间已到,但厅内哩哩啦啦才来了几个人

2、哩罗:形容说话啰唆,口齿不清

3、哩啰哩:歌曲衬字。无义。

哩字中间的组词

1、离哩连:1.曲的和声。

2、吸哩哩:象声词。形容摧折声。

3、都哩姓: 都哩姓源于满族,出自明朝时期黑龙江女真都哩部,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。

4、哔哩礴喇:象声词。

5、叽哩旮旯:方言。各个角落。

6、哩哩啦啦:(1)稀疏、分散、时断时续的样子

7、哆哩哆嗦:哆嗦。

8、咭哩咕哝:形容低声说话。

9、劈哩叭啦:象声词。

10、唏哩哗啦:象声词。亦以形容破败不堪的样子。

11、吡哩叭喇:象声词。

12、噼哩啪啦:1.也作“噼里啪啦”。象声词,形容爆裂、拍打等的连续声音。 2.形容说话干脆、爽直,铿锵有力。

13、呜哩哇啦:象声词。多形容喧嚷声。 形容听不明白的话语。

14、嘀哩咕噜:形容东西滚动及其声音。 形容急促慌乱的跑动。 形容快而听不明白的话语。

15、噜哩噜苏:方言。言语絮叨。

16、叽哩哇啦:形容大声说话声。

17、咿哩哇啦:象声词。形容杂乱的说话声。

18、哇哩哇啦:形容吵嚷声或说话声。

19、哩哩罗罗:(1)口:形容说话罗唆,口齿不清

20、啰哩啰嗦:多言不休的样子。比喻说话絮絮叨叨。

21、扑哩扑剌:1.象声词。形容物体连续落地声。

22、叽哩呱啦:形容嚷嚷声或说的话别人听不懂。

23、咿哩呱喇:象声词。形容大声说话。

24、吚哩呱喇:象声词。形容大声说话。

25、叽哩嘎啦:形容杂乱的说笑声。

26、剌登哩登:信口哼唱声。

27、劈哩啪啦:象声词。

28、呜哩呜喇:象声词。多形容乱嚷嚷声。

29、唧哩咕噜:象声词。

30、伊哩乌卢:象声词。拟含糊的语音。

31、吱哩哇啦:象声词,解释为形容大声说话。常用于口语,多见于现代白话文。

32、嗶哩礴喇:象声词。

33、哩哩啰啰:〈口〉(形)形容说话啰唆不清楚:他~说了半天,大家越听越糊涂。[近]啰啰唆唆。

34、博都哩姓:姓氏,源于鄂温克族,出自唐朝末期靺鞨族“通用三十姓”之粟末部孛术律氏,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为氏。

哩字结尾的组词

1、唔哩:方言。我们。

2、啰哩:古代少数民族名。

3、着哩:表示程度深。

4、嘘哩:象声词。

5、楛哩:又叫做葵嘞是旧时北京、河北、河南一带的民间饭食。

6、哩啰哩:歌曲衬字。无义。

7、公古哩:清代廓尔喀舞者所用的一种乐器名。以铜铃五十枚为一串﹐每人两串﹐各系于股﹐舞时腾踔出声。乾隆时获之于廓尔喀﹐列为燕乐之末﹐谓之廓尔喀乐舞。奏时﹐以二人司舞﹐五人司歌﹐歌舞并起。参阅《清会典.图乐器.公古哩》﹑《清续文献通考.乐八》。

8、吸哩哩:象声词。形容摧折声。

9、啊哥哩: 客家方言词,发音同普通话,一般为小孩在哥面前讨饶或者撒娇等特殊情况的时候对哥的称呼,啊哥是哥的意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