烧字的组词

烧字开头的组词

1、烧火:(1)使柴、煤等燃料燃烧

2、烧杯:(1)一种敞口的细高容器(有玻璃制的、瓷制的或金属制的),带有一个伸出的唇为倾出液体用,供化学工作者和药剂师使用

3、烧香:(1)拜神佛时点着香插在香炉中 (2)比喻为求人办事而请客送礼

4、烧碱:(1)氢氧化钠(NaOH),白色固体,有强碱性,用于工业生产

5、烧心:(1)忧心 (2)胃部感觉烧灼,多由胃酸过多刺激胃粘膜引起;胸骨下部后方的一种烧灼感,通常与食管下端或胃贲门的痉挛有关 (3)菜心因病害而发黄

6、烧灼:(1)用烧、烫使受伤

7、烧焦:(1)由于过度烧、烤而炭化变色

8、烧献:向神祇等焚化奉献品。

9、烧炉:金属冶炼炉。

10、烧剃:1.一种原始耕作法。芟除田中杂草,草干枯后,焚烧以为肥料。

11、烧饼:(1)烤熟的小面饼,表面多有芝麻

12、烧纸:(1)焚烧纸钱等 (2)印出或刻出钱形的纸,祭死者时焚烧

13、烧地:1.被野火烧过的地面。2.把地面烧热。

14、烧残:1.焚烧残害。2.燃烧将尽。3.因焚烧而残缺。

15、烧伤:(1)因火灼、电、腐蚀剂或放射线的作用而造成的身体损伤,其特征为不同程度的皮肤破坏与充血,常起水泡;在严重病例中可有组织烧焦,根据烧伤的范围与程度而分为一度、二度或三度烧伤

16、烧化:指烧掉尸体﹑纸钱等。

17、烧铄:1.烧熔。

18、烧镫:1.见"烧灯"。

19、烧薙:一种原始耕作法。芟除田中杂草,草干枯后,焚烧以为肥料。

20、烧炙:烧烤。

21、烧煿:烧烤。

22、烧云:(1)见“发光云”

23、烧烤:(1)快速烧烤肉块的表皮,常用以增进色和味作为烹调的第一步使肉上色变褐

24、烧夷:烧毁使成为平地。

25、烧掇:1.焚烧侵掠。

26、烧胤:1.谓遗火延烧。

27、烧饭:(1)〈方〉做饭

28、烧烬:野火的灰烬。

29、烧劫:1.佛教语。指坏劫(世界毁灭)时的大火灾。2.泛指火灾。

30、烧焫:1.焚烧;焚毁。2.犹残害。

31、烧灰:1.焚物使成灰。2.焚烧后的灰烬。喻僧人遗迹。

32、烧炭:1.将树木枝干烧制为炭。

33、烧砚:1.以火烤煨石砚或烧制陶砚。亦指煨过的石砚或烧制的陶砚。参阅宋米芾《砚史》。2.谓自愧文不如人而欲自烧其砚,不复写作。《晋书.陆机传》:"君苗见兄文,辄欲烧其笔砚。"

34、烧鸭:1.即烤鸭。

35、烧燌:1.烧毁。燌,同"焚"。

36、烧丹:犹炼丹。指道教徒用朱砂炼药。

37、烧金:1.指方术之士炼丹砂为黄金。2.谓以金为釜。极言生活奢华。

38、烧畬:烧荒种田。

39、烧点:1.犹焦点。事情或道理引人注意的集中点。

40、烧头:信佛者以身供养于佛。自烧其头,以示虔诚。

41、烧甎:1.烧制砖瓦。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终制》:“﹝先君先夫人﹞旅葬江陵东郭……欲营迁厝。蒙詔赐银百两,已於扬州小郊北地烧甎。”一本作“烧砖”。《宋书·孝义传·吴逵》:“家徒壁立,冬无被絝,昼则庸赁,夜则伐木烧甎。”2.指烧成的砖。宋楼钥《钱清王千里得王大令保母砖刻为赋长句》:“黄閍冈下得寳墨,古人烧甎坚于石。”

42、烧包:(1)〈方〉 (2)由于富有或得势而忘乎所以 (3)旧时祭鬼神,焚烧封成包的纸钱

43、烧葬:1.火葬。2.焚烧送葬物。

44、烧砖:1.亦作"烧砖"。亦作"烧砖"。2.烧制砖瓦。3.指烧成的砖。

45、烧瓶:(1)一种用优质玻璃做成的圆形或圆锥形的玻璃瓶,在实验室中用来给试剂加热

46、烧结:(1)加热小块矿石或粉末,使粘结

47、烧房:方言。酿酒的作坊。

48、烧药:1.炼制丹药。2.煎药。

49、烧毛:(1)将织物通过灼热板或煤气火焰,除去其表面的毛茸纱结等

50、烧空:映红天空。

51、烧当:汉代西羌部族名。

52、烧猪:烧烤猪肉。亦指烤熟的猪肉。

53、烧卖:(1)烫面薄皮包馅制成的食品,蒸熟吃。俗称作“烧麦”

54、烧槽:琵琶名。

55、烧研:烧制过的砚。研,同"砚"。

56、烧器:1.指锅釜之类烧煮东西的器具。2.用火烧热器皿。

57、烧制:(1)以火烧的方法制造(如陶器)在窑里烧

58、烧割:古代一种食品。禽畜肉整体烤熟,食时以刀割切。

59、烧燕:1.亦作"烧燕"。2.烤熟的燕肉。传说龙嗜食之。

60、烧指:信佛者以身供养于佛,自烧其指,以示虔诚。

61、烧料:用含有硅酸盐的岩石粉末与纯碱混合,加上颜料,加热熔化,冷却后凝成的一种玻璃状物体。多用以制造器皿或手工艺品。

62、烧爇:焚烧。

63、烧尾:唐以来士子登第或官吏升迁的庆贺宴席。 唐时大臣初拜官向皇帝献食。 喻显达。

64、烧羊:1.指唐时士子登第或升迁时的贺宴。2.经过烹调﹑作为食品的羊肉。

65、烧除:烧毁去除。

66、烧鷰:1.亦作"烧鷰"。2.烤熟的燕肉。传说龙嗜食之。

67、烧钱:焚化纸钱。

68、烧灯:1.亦作"烧镫"。2.点灯。3.指举行灯会或灯市。4.指元宵节。

69、烧手:1.烧指。佛教徒自烧其手,以示忏罪献身。2.棘手,难以处理。

70、烧马:元代俗语。指大祭。

71、烧埋:(1)殡葬

72、烧薪:《北史.陈奇传》:"﹝游雅﹞取奇注《论语》﹑《孝经》烧于庭内。奇曰:'公贵人,不乏樵薪,何乃燃奇《论语》?'"后以"烧薪"谓著作没有价值,只能当柴烧掉。

73、烧畲:烧荒种田。

74、烧银:1.燃点银灯。2.指炼丹。

75、烧酒:(1)白酒

76、烧燔:烧焚;烧毁。

77、烧眉:比喻非常紧迫。

78、烧眼:1.耀眼。2.衣物被火烧成的窟窿。

79、烧瓷:1.用高岭土等烧制成的瓷器。2.北京出产的特种工艺品之一。类似景泰蓝,铜胎,不掐丝,用珐琅瓷釉描绘而成。

80、烧汞:指道教徒用水银炼药。

81、烧牛:指火牛阵。战国后期,燕军攻破齐国。后齐将田单乘敌松懈,在千馀头牛角上缚兵刃,尾上缚苇灌油,夜间以火点燃,使牛猛冲燕军,并以五千勇士随后冲杀,结果大败燕军,收复失去的七十馀城。见《史记.田单列传》。

82、烧盘:方言。谓脸上发热发红。

83、烧栈:烧毁栈道。秦亡后,刘邦和项羽争夺封建统治权。刘邦为汉王时,军事力量较弱。在向项羽请得汉中地,由巴蜀进驻汉中时,采用张良计策,故意把沿途所经过的栈道全部烧毁,表示不复返回,无意与项羽争战,以此麻痹项羽。见《史记.留侯世家》。后代诗文常提到这个用兵策略。

84、烧田:一种耕作法。播种前焚烧田地里的杂草和庄稼的残剩部分用作肥料。

85、烧焚:1.烧毁;烧掉。

86、烧痕:野火的痕迹。

87、烧春:1.酒名。2.形容春意浓重。

88、烧刀:1.亦称"烧刀子"。2.即烧酒。

89、烧炼:谓道教徒烧炉炼丹。冶炼。

90、烧蜡:燃点灯烛。

91、烧麦:烧麦,又称烧卖、肖米、稍麦、稍梅、烧梅、鬼蓬头,在日本称作焼売,是形容顶端蓬松束折如花的形状,是一种以烫面为皮裹馅上笼蒸熟的小吃。

92、烧鍊:1.谓道教徒烧炉炼丹。唐李翱《疏屏奸佞》:“凡自古奸佞之人可辨也……主好神仙,则通烧鍊变化之术。”清赵翼《瓯北诗话·白香山诗》:“元和中,方士烧鍊之术盛行,士大夫多有信之者。”鍊,一本作“炼”。孙中山《建国方略·以七事为证》:“然为化学之元祖者,即道家之烧炼术也。古人欲得不死之药,於是方士创烧炼之术以求之。”2.冶炼。《再生缘》第二五回:“军师既会飞刀,何不早些烧炼?”

93、烧锅:(1)制做白酒的作坊

94、烧录:把想要的数据通过刻录机等工具刻制到光盘、烧录卡(GBA)等介质中。

95、烧鸡:一道中华传统风味菜肴。

96、烧荒:(1)垦荒前烧掉荒地上的野草、灌木等

97、烧水:把水加热至沸腾。

98、烧号:所谓“烧号”,是指将运营商提供的数据输入到手机内,使其能够入网使用。

99、烧窑:在一个人工搭建的建筑物里,通过生火加热产生高温,使粘土烧制成型的过程。通常所说烧窑是指烧制陶器,瓷器等。

100、烧焊:(1)用电焊或气焊的方法把断裂的或分开的物品焊接起来

烧字中间的组词

1、燃烧弹:(1)装有燃烧剂(例如铝热剂或凝固汽油)的炸弹,用于使目标燃烧 (2)充满了可燃物的空心容器或壳体,从迫击炮或榴弹炮射出,以前用来袭击建筑物、船只或堡垒。也叫“烧夷弹”

2、叉烧肉:粤菜中一种烤制成的熟肉。各地都有,常作家常小吃。

3、红烧肉:(1)利用红烧的办法烹调的猪肉

4、火烧疮:病名。即灼伤。

5、发烧友:指对音乐狂热的爱好者。有软件发烧友(指对音乐制品的爱好者)和硬件发烧友(指对音响设施的爱好者)。

6、火烧云:(1)清晨或傍晚由于阳光的映射天空出现的红霞

7、火烧鳊: 胭脂鱼。

8、燃烧焓: 完全燃烧时的反应焓变。

9、燃烧体: 用燃烧材料做成的构件。

10、米烧酒: 一种酒,在东南一带比较盛行。

11、燃烧瓶: 装有液体燃烧剂的玻璃瓶,投掷后玻璃瓶破碎而燃烧。

12、椽头烧饼:圆形烧饼。状似椽头,故称。

13、可烧而走:(1)可用火攻战术使(他们)败逃。走,逃跑,使动用法,使…走

14、翦须烧药:唐太宗与李?君臣间的故事。

15、剪须烧药:唐太宗与李绩君臣间的故事。李绩遇暴疾,验方云须灰可以疗之,太宗乃自剪须为其和药。绩顿首见血,泣以恳谢,帝曰:"吾为社稷计耳,不烦深谢。"见《旧唐书.李绩传》。

16、博望烧屯:三国时,刘备依于刘表,在博望坡与夏侯惇对敌,暗设伏兵,自烧屯伪遁,夏侯惇追来中计,损兵十万,被称为诸葛亮初出茅庐第一功。事见《三国志•蜀志•先主刘备纪》。后演为诸葛亮火攻夏侯惇,如元杂剧《诸葛亮博望烧屯》、《三国演义》第三九回所写。

17、灼背烧顶:1.谓佛教徒燃艾或线香烧炙头顶背脊。

18、刮语烧书:1.谓灭除百家之言,焚烧《诗》《书》及列国史记。

19、放火烧身:比喻发动群众揭露自己的缺点错误。

20、火烧祆庙:《渊鉴类函》卷五八引《蜀志》:“昔蜀帝生公主,诏乳母陈氏乳养。

21、火烧赤壁:指东汉末年,孙权、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,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,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。

22、火烧旺地:该处的地运正隆。

23、老猫烧须:这是一个粤语俚语,形容有经验的人,有时也会出错,本来可以避免的失误却因为大意没有幸免,犯了跟新手同样的错误。

24、香葱烧饼: 一道传统烤烙面点,焦黄酥脆的烧饼,加上香气四溢的葱香,味道无法形容。

25、焙烧选矿: 对矿物原料进行预处理的方法。

26、煮豆烧箕:比喻兄弟间自相残杀。

27、燃烧系统: 保证燃烧器燃烧所需的燃料。

28、把火烧天:比喻是一种武工招式比喻火很大。

29、邱县烧麦: 烧麦又称烧卖、鬼蓬头,是形容顶端蓬松束折如花的形状,是一种以烫面为皮,裹馅上笼蒸熟的面食小吃。

30、兰州烧饼: 原意为兰州出产的烧饼,后在网络上被广泛应用,意为“楼主SB”。

31、火烧棺材: 快要逼死人了。

32、焙烧强度:焙烧强度指的是对〖矿物等〗施以灼热,以驱除其中的挥发性组分的强弱程度。

33、举火烧天: 举火烧天,指的是抢棒棍术的一个招式。指双手握棍棒高高举起,准备迎头棒打对手上三路。

烧字结尾的组词

1、高烧:(1)指体温在39°C以上。也叫“高热”

2、燃烧:(1)剧烈氧化;消耗燃料并发出光、热和气体 (2)着火

3、红烧:(1)把肉、鱼等加油、糖略炒,再加酱油焖成暗红色的烹调方法

4、煅烧:(1)使(如无机物)加热至高温,但不熔化,目的是使产生有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,以便转化或除去所含不需要的某种物质

5、退烧:(1)不发热了 (2)一个人的体温由高于正常降到正常,也说“退热”

6、叉烧:粤菜中一种烤制成的熟肉。各地都有,常作家常小吃。

7、残烧:余烬。指晚霞。

8、焙烧:(1)对矿物等施以灼热,以驱除其中的挥发性组分

9、发烧:(1)体温超过37.5°C (2)由疾病引起的过高体温(如由于炎症)

10、赤烧:指晩霞,夕照。因红似火烧,故称。

11、熏烧:亦作'熏烧'。 烟熏火烧,以驱狐鼠。比喻惩处坏人。 一种烹调方法。指用木柴﹑木屑等的烟火灼炙食物。

12、灼烧:(1)焚烧

13、燔烧:焚烧。

14、宝烧:用红宝石末烧制的瓷器。

15、穷烧:1.方言。意谓穷人摆阔。

16、裹烧:1.谓包裹其完体而烧烤。

17、锄烧:1.即鸡素烧。日本的一种名吃。

18、野烧:1.犹野火。

19、爇烧:燃烧。

20、山烧:犹山火。山中草木焚烧而燃起的火。

21、狂烧:猛烈的野火。

22、白烧:烧酒的俗称。

23、生烧:活烤。

24、插烧:1.方言。即叉烧。一种熏制成的干肉。

25、摧烧:1.折断烧毁。2.喻扫除。

26、远烧:远处的野火。

27、焚烧:(1)烧毁,烧尽

28、烈烧:炽烈的野火。

29、火烧:[huǒshao]:〈名〉表面上没有芝麻的烧饼。[huǒshāo]:〈动〉烈火燃烧;用火焚烧。

30、低烧:(1)体温在37.5-38摄氏度叫低烧。也说低热

31、劫烧:佛教谓世界毁灭时大火燃烧至二禅天。

32、延烧:蔓延燃烧。

33、烟烧:熏烧。

34、蒲烧:把鱼破开剔骨,涂上以酱油为主制成的甜辣汤汁烤制而成的料理。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鳗鱼。

35、炭烧:用碳烤。

36、翻烧:原词出自浙江湖州。吴语系将特大月饼称“翻烧”,主要地区有:浙江、上海、江苏一带以及安徽部分地区。

37、闷烧:故作深沉,不轻易流露自己的感情。

38、屠烧: 杀人放火。

39、发高烧:(1)原指因生病而体温增高,现在常用来比喻感情过于激动时控制不住自己而乱说乱做